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抓手,是殡葬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殡葬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有利于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有利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改革丧葬习俗,有利于倡导文明新风。整治殡葬领域存在的天价墓、散葬等乱象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情况看,公益性公墓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重视程度不高。一些地方将公益性公墓简单地视为民政事务,没有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没有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来处理。对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统筹谋划缺乏统筹布局,口头上喊出来、文件上写,具体行动上打折扣。
二是规划选址建设制约因素较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公益性公墓选址既要离开居民区、避开水源,又不能占用耕地、林地,地势要相对平缓,便于群众祭扫。符合这些条件、在城市规划中相对集中的土地难度很大,即使选择了一块土地,也可能需要对土地用途规划进行调整。乡镇公益性公墓集中建设更适合交通便利、区位便利的平原地区,在丘陵或山区选址并不容易。如果距离太远,交通不便,群众还是不愿意去。
三是资金投入较大,工作积极性不高。公益性公墓具有自身的公益性属性,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却没有经济效益。据测算,新建一座墓地约50亩,包括土地出让金、墓葬及附属设施建设、硬化绿化等,总投资将达数千万元,这对基层财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的地方因为殡葬用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不突出,只看到近期投入产出的经济账,没有深刻认识节地生态安葬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关系。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工作措施不够具体有力。
四是农村公墓缺乏规范管理和维护。大多数农村墓地或集中墓地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既没有围墙也没有绿化、道路硬化,更没有专人负责日常维护管理。选址不合理、墓葬种类繁多、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屡见不鲜,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文明乡风建设的一道“伤疤”。在标准要求上还有很大差距。
要有效破解这些矛盾和困难,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就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布局。要着力推动殡葬服务由补充型向普惠型转变,确保墓地设施满足辖区群众安葬需求,确保惠民殡葬政策落到实处、见效。
上一篇: 经营性公墓的公墓使用权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