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墓补贴
看墓专车

丧葬仪式中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 2022-06-06 13:40
  • 来源:济南公墓网

 丧葬仪式上会出现哪些情感?如果将情感看成一端是平静,而另一端是激烈的连续谱,那么西方学者表述中丧葬仪式上的情感,对应着连续谱上多个情感强度。从塔希提人的相对平静、克制,到我们日常较为熟知的悲伤与哭泣,再到“怜悯、恐惧、尊敬”,最后到伊隆戈人“悲伤带来的愤怒”、甚至自残等暴烈形式,都表明在丧葬仪式中,其情感都呈现一种多样性的态势。死亡可以被视为一种危险、一种损失,或者对应然秩序的违反等,不同观念下引起情感反应不同,这种复杂性与模糊性,正是由比较框架的不同视角所引发的。、
呈现多样性似乎是人类学的跨文化视角题中应有之意,但西方表述中的多样性,大都以多层次的形态展现。首先,这种多样性表现在跨区域比较中,这是人类学中较为常见的呈现方式,尤其是地理距离较为接近的不同文化之间,对比造成的反差就更为强烈。例如,同处于美国西部平原上的不同印第安人部落之间,‘旧神型”的普韦布洛人拘谨、节制,他们在葬礼上的情感表达也有同样的特点,避免冲动的情绪,丧葬仪式从简,使这一切尽快过去;西部平原上的其他印第安部落则是“酒神型”文化模式,他们毫不节制死亡带来的痛苦,成员被期待在丧葬中表达极度的个人悲伤。

    其次,这种多样性体现在同一葬礼的不同阶段,即在丧葬仪式的不同步骤中,所体现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一些文化中葬礼程序较为繁复,时间较长,尸体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意义,死者与生者的关系也跟随着变化,故而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这一点在“二次葬”习俗中体现较为明显。很多南岛语系的民族都保留有二次葬的习俗,在印尼的二次葬中,尸体、灵魂与生者分别经历阶段转挑“中间阶段”时尸体慢慢腐烂,具有危险性与污染力,人们因此感到恐惧;同时尸体自身也暴露在各种危险中,所以人们对尸体“惧怕的同时又特别关心”,该阶段灵魂也处在两个世界之间,同理,人们对灵魂也是“既怜悯又惧怕的复杂态度”。

    再次,参与同一葬礼的不同主体表达情感的多样性。这种依主体而不同的多样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以死者或死者亲人为中心产生的社会网络,不同的社会距离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依附,亲属关系结构中不同位置的人所表达痛苦的方式不同,同死者越亲近的人一般会表达更加强烈的情感。另外,一种主体的划分依据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例如性别。新几内亚的雅特穆尔人葬礼上女性会平和、自然地哭泣以表达哀悼,而男性则毫不掩饰对该方式的不屑,两性之间精神气质形成鲜明对立:男性是骄傲的、戏剧化的;女性是不张扬、乐于协作的。这种主体的差异甚至对立,并不是文化对社会角色情感表达的规定,更不是遗传,而是动态演化形成的。

    最后,这种多样性还体现在同一文化不同时期的葬礼中。在这种呈现方式中,丧葬仪式的情感表达可以折射社会变迁。例如,从20世纪初开始,爪哇的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经历了巨大变迁,多元传统中伊斯兰成分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在一个村庄儿童的葬礼上,地方宗教官员因为跟儿童的叔叔分属不同阵营,拒绝指导葬礼,导致葬礼陷入僵局。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的姨母和母亲越来越焦虑以至于歇斯底里,号陶大哭,这些被认为是葬礼上不恰当的情感表达。对这一异常现象,格尔茨并没有赋予情感表达以独立的意义,而是通过异常情绪反映“社会结构(因果一功能)方面的整合形式与文化结构(逻辑一意义)方面的整合形式之间出现的断裂”。显然葬礼并未起到安抚情感与社会团结的作用,恰恰反映了社会变迁。

www.0531mu.com

济南公墓网



买墓地就上济南公墓网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968-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