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坟墓的研究成果,多数论著是从建筑学、景观学和考古学等视角来进行阐释,前两者主要集中在皇家墓陵和大规模的墓园,后者主要是以考古发掘出的遗迹、遗物为对象,以时间(朝代)和空间(地区)为界限,通过类型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墓葬的形制,进而对随葬品和墓葬形制进行社会和文化的分析。多数学者视坟墓为空间存在的一种方式。
杨志勇在《西南民族生死观》一书中指出,“死亡不过是生存空间的转移变换,即由地面转入地下,由房舍转入坟莹,地下的、坟莹中的生存是永恒的,因而生命的价值并不因生存空间的转移变化而消失”。李虹也在博士论文中将墓葬视为生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墓门将生死分隔,坟墓处于过渡(或模糊)的空间状态。陈基东和丁凤珠二人也从风水信仰的角度对坟墓所呈现的空间状态进行了探讨。前者认为上塘村村寨所处位置、房屋位置以及坟墓选址是处于一套风水信仰的观念之下,并对当地人们的时空观和人观有所影响。后者对赣南石城大由乡的墓葬(阴宅)一一椅子坟的研究得出,椅子坟独特的坟墓形制和景观,符合了“藏风聚气”之风水原理,形成集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位一体的象征场,是大由乡风水信仰的具体体现。
坟墓是一种独特的空间存在方式,并且与当下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与房屋、村落的空间安排紧密相关。透过对坟墓空间的研究,可以窥探该社会的生死观念和对生死空间的安排。
www.0531mu.com
上一篇: 丧葬仪式中情感表达的多样性
下一篇: 济南市开展殡葬生命教育的动因和思路